我的艺术清单最新一期:《戏如人生》濮存昕&徐帆来了
话剧和戏曲对徐帆的特殊意义
“这个戏确实锻炼了我,它让我从没有什么经验的演员,慢慢走向成熟”,这是时隔27年后,徐帆对《阮玲玉》这部话剧最真诚的评价。
1991年,徐帆刚刚踏出大学校园。初入社会,她和所有年轻人一样迷茫、一样忐忑。直到1994年,话剧《阮玲玉》的诞生为她开启了通向未来世界的大门,也让她更加坚定心中的理想——做一名好演员!演艺的道路注定是坎坷艰辛的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。
19年后,当话剧《阮玲玉》再次复排,徐帆对“阮玲玉”这个角色拿捏的非常到位,甚至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全部倾注其中。用她的话说,就是“用19年的时间去下了一次阮玲玉的生活”。
上天总是眷顾脚踏实地的人,后来的徐帆,在电影、电视剧和话剧领域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。年少时学习戏曲的经历,更是让她在演绎各种角色时后劲十足,个性十足。
昆曲《牡丹亭》是徐帆最喜欢的戏曲作品之一,喜欢的原因很简单,她想从昆曲中吸取充足的“养分”,把自己滋养成一个像水一样柔美的女子。
《汉阳门花园》勾起对家乡的回忆
徐帆是武汉人,当朱迅问起哪首歌曲可以代表家乡武汉时,她没有丝毫犹豫地说:“《汉阳门花园》!”冬天腊梅花,夏天石榴花,过路的看风景,居家的卖清茶,如此充满烟火气的字眼,最能唤醒她对家乡的记忆。
“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”,艾青先生的这句诗让徐帆感触颇深,也许正是这样的故土情结,让她对角色亦是爱得深沉。
陪伴“李白”三十年
鲁迅、弘一法师、李白、林则徐、李尔王、常四爷......细数濮存昕演绎过的经典人物角色,不禁感叹他就是为艺术而生的天才演员!但真正将他送上话剧艺术巅峰的,当属“李白”一角。
1991年,由知名剧作家郭启宏创作,濮存昕的父亲苏民执导的话剧《李白》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上演。彼时38岁的濮存昕独挑大梁,出演李白。用38年的人生阅历去诠释李白61年的“浮浮沉沉”,这个挑战无疑是巨大的。
濮存昕非常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!回忆起年轻时出演李白的经历,他说那时候自己对李白一生的际遇领悟的并不算透彻。“真正把李白演好了,真的是十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怎么去演他。”
“千里江陵一日还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所有的坎坷与艰难在一瞬间消失殆尽,李白的豁达也渗透进濮存昕的血脉里。如今,陪伴“李白”已有三十年,濮存昕理解了什么是孤独?什么是初心?什么是真实?什么是坚守?他在“出世”与“入世”之间,来去自由。
坚定地相信未来
戏里,濮存昕“如痴如醉”。戏外,他用朗诵为艺术增色。
从《将进酒》到《琵琶行》,从《海燕》到《你的微笑》,他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借语言以展现,又将国外大家的经典作品借朗读以传播。他的艺术视野,始终宽广。
谈及最喜爱的文学作品时,他脱口而出的是诗人食指的代表作之一《相信未来》。年轻时,他用手中的笔抄写这首诗歌,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蓬勃朝气。现如今,当他再次诵读这首诗歌,眼神坚定如初,并由衷地许下“自当青春没走远,继续干”的豪迈之语!
无论光阴如何流转,不管岁月怎样变迁,他相信未来的那颗“赤子之心”,始终没变,也永不会变。
没有几十年的演艺经历,是万万不敢说出“戏如人生”这个词的。
青涩的尝试、耐心的打磨、深刻的体悟、纵情的释放,这一程走下来,半生已过。
时光,成就了最自由的濮存昕和最知性的徐帆。
那些陪伴他们的艺术作品,恰如演艺道路上的“盏盏明灯”,照亮着前行的路!(文/黄宇)
本期节目将于2021年1月28日CCTV-3 20:32播出敬请关注!